没有人怀疑信息化给医药企业带来的好处,更没有人怀疑信息化是未来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当国内制药企业和医药流通企业奋力通过GMP和GSP,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时,更多有远见的企业管理者将眼光投向了信息化和医药领域的软技术。
在本月初第五十三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上,主办方再次推出了中国国际医药软技术展区(PHARMSOFTCHINA),展出内容主要包括医药产品设计与研发,新药申报、注册相关服务,产品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政策、法规、专利咨询、知识产权保护、仓储物流、产品营销服务、媒体宣传以及人力资源培训等,吸引了不少专业观众,就连一些大型企业,也在自己的展位上推出了与软技术相关的内容。医药企业搞信息化建设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一条必由之路。
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巨大
安徽一家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电子商务在医药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不仅为上游的生产企业和下游的终端客户搭建了一个有效互动的平台,而且一些电子商务公司已经开始初步实现赢利,尽管数额并不太大,但在全国电子商务尚未形成气候的情况下已经实属难得。“借助信息化的平台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企业进行管理和经营的一个必然趋势。传统的医药流通一定会存在,但应该看到电子商务发展的空间非常大。”这位人士说。
湖南全洲药业有限公司在此次药交会上隆重登场的,是尚未竣工的医药食品物流中心。它的宣传口号是“中国最大的医药食品物流中心”、“中南最大的药品集散地”、“永不谢幕的药品交易会”。其董事长周求华告诉记者,物流中心建成后日处理定单2000个,进出商品6万箱,“我相信这个物流中心在2年内就可以达到使用率为100%”。有人称2004年是医药行业的物流年,大型医药物流中心在不少地方拔地而起。北京医药股份的物流中心建成后在业内引起轰动,但其实际使用率并不是令人满意。是什么使全洲药业有这样的信心?“国内几乎所有的物流中心我都去考察过,我觉得我们的物流中心最有优势的就是服务。不光是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便利,更主要的是我们信息化管理系统。现代物流提倡的是‘零库存’,而要实现零库存,前提就是强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无独有偶,就在药交会召开的前夕厦门大学校园内,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主办、采育行(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2005年中国医药企业营销总监高峰论坛暨医药企业工商战略结盟高峰论坛”,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在为期两天的学习和讨论中,“信息化”、“软技术”也成为经销商们关注的一个话题。
向信息化管理要效益
那么我国医药行业中信息化的现状如何呢?
北京时空超越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新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医药行业信息化的程度并不高,计算机的使用虽然比较普及,但是更多的仅仅是作为进行日常管理的一个工具乃至开票机使用。他指出,行业信息化的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是市场竞争程度。竞争激烈的行业往往信息化程度比较高,“尤其是一些微利行业。因为成本已经降无可降,企业只能向管理要效益。像家电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次,信息化还和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行业复杂化程度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有关。“国家在推行GMP和GSP认证过程中,对企业信息化程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医药工业企业由于开放的时间比较早,信息化程度相对要高一些,而中国医药流通业中由于自身的限制,比如说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对外开放时间较短,信息化程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医药流通企业事实上是最需要信息化的。无论是药品品类、具体客户、交易次数、价格变动都非常烦琐,如果不借助信息化的平台,仅靠人脑是记不住的,尤其是产品的流向。而这一点又往往是上游厂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2004年10月,国家信息中心“企业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医药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实现信息化和没有实现信息化的医药企业已经表现出很显著的差异。没有实现信息化的医药企业制订决策时基本上是基于推测和评估,而信息化了的医药企业则是基于全面了解、精确掌握;信息化的医药企业在IT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对企业资源进行相当精确和有效的配置,而这一点是传统企业所无法做到的;信息化的医药企业在经营措施出现失误之前可以及时察觉问题所在,尽快纠正,而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落后的医药企业则要滞后市场反应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有所察觉。
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凌浪指出,事实上信息化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为医药企业带来更多的客户,而且能使医药企业对市场的变化更为敏感;其次,信息化可以提高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员工的工作效率;再次,信息化可以通过自己的信息系统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并保证双方合作关系的稳定性。一批在华的跨国药企之所以近几年来一直在应用管理软件改进与其代理商、分销商间的进销存管理系统,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经销渠道的商业运作效率,另一方面也为了使这些合作伙伴更加离不开他们,确保合作伙伴的忠诚度。此外,信息化还具有对企业资产资源加强保护的作用。
由内向外服务客户
有人按信息化程度和全球化程度,将当前医药企业分为四大类:一是信息化程度低,全球化程度低;二是信息化程度高,全球化程度低;三是信息化程度低,全球化程度高;四是信息化程度高,全球化程度优。而我国多数医药企业都属于第一类。这些企业对于WTO的准备还不够,企业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最直接的后果是很容易受周边竞争环境变化的冲击。一旦市场环境出现大的变化,企业抵御的能力非常有限。只有第四类企业是最被看好的。它们信息化程度高,又有成熟的全球经营策略,是中国加入WTO最直接和最大的受益者。“中国医药企业只有向第四种类型迈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在采访过程中高新星谈到这么一个细节,在他接触的企业老总中,有的居然连什么是流程管理都不知道,更无所谓优化管理。“其实信息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机使用的问题,而是一个管理和管理意识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医药企业信息化已经呈现这样的趋势:医药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侧重点正在从企业内部向外部发展;医药企业用户的需求从产品应用向服务应用发展;从“以医生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GMP/GSP催生巨大的软件市场;中小企业信息化加速;需求导向成主流;电子商务受青睐;资源整合成重点;系统集成成趋势;CIO发挥关键作用。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对于中国医药企业来说,信息化或者与之相关的软技术都是可以凭借的巧力,最关键的是谁用,怎么用。